原点•装叫兽丨第99期:儿时的露天电影

装叫兽2017-09-13 16:40:31

其实,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看电影的文章了。

这个念头在《战狼2》上映之初,办公室楼下组织看露天电影,社区组织看露天电影的时候就有了。

1.jpg

一直没有时间动笔,前一段时间“青眼有加”的田老师写过了一篇关于看电影的文章,拜读之后,很有感触,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95后,是很难有那种感觉的。

也很感谢田老师的文章给了我更多的灵感、素材。

应该说,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记忆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渐出历史舞台,露天电影一直是丰富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,尤其在广大农村。一面幕布、一个放映员、一束光,自己搬来板凳的人们,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。

2.jpg

说实话,看到电影幕布一搭,就感觉回到了小时候,看露天电影的那种难以忘怀的感觉。

小的时候,在娱乐项目少、电视还未完全普及,还未完全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,看电影,可能是全村人最期待、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吧。

村里面谁家遇上红白喜事了,特别是办喜事的,结婚了、生孩子了,街坊邻居都会议论一下,八成得放电影。

3.jpg

遇上好(读四声)事的,就会问问主家,主家一发话,不用村里的大广播,一个下午时间就传遍了:谁谁家放电影了,晚上看电影去!消息一传开,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了!

有了消息之后,大家都盼着那天是个好天气,千万别下雨刮大风。

4.jpg

下午5点多,幕布挂起,早早吃完晚饭,各自搬着凳子来到放映地点(一般来说,都是在办事主家附近的大路上),来的早的,在幕布前方选择了最佳位置,不仰头看、不会被人挡着看。小孩子们最不喜欢的位置就是在反面看了,总想去正面看,但总被大人喝住:回来,坐这儿安生看,你再跑丢了!有一些好奇的孩子们会坐在放映机前后,那种感觉就像自己是放映员一样。

5.jpg

夜幕完全降临,主家也不讲话,直接放一挂鞭,噼里啪啦的响过之后,就开始了,彩色影像神奇地出现在大屏幕上,大人、小孩通过大屏幕认知外面的世界,有说有笑,场外疯跑的孩子赶紧撒了泡尿挤了进来,一个个举着小手在银幕上比划着各种逗人的怪像……

6.jpg

每次放电影,一个晚上两部片子,孩子们和小青年们最爱看的无疑是打仗片、武打片了,遇上有老人喜欢戏剧的,小孩子们都坐不住了,开始在场子里面来回乱窜,有心的,会提前问清楚是什么片,如果有戏剧片,就会晚去一会,因为戏剧片一般放在第一部,也有不打听的,在放电影开始的时候,站在院子里一听,就能听出个八九不离十,就知道在放什么类型的片,是自己期待的,饭也不吃了,撒丫子就跑着去了。

7.jpg

碰上放电影的时候,小孩子是最容易向父母要零花钱的,就是家里再穷,父母也会给孩子一毛、两毛钱的,敢遇上父母心情特别好,给了5毛钱,那都美上天了。拿着零花钱,到放映点,找到推着小车的售货员,买上一包瓜子,边嗑瓜子边看电影,美极了,就像现在在电影院里吃着爆米花、喝着可乐看电影一样。

8.jpg

曲终人散,最失落的还是小孩子们,总觉得不过瘾,同时又在想:下次看电影会是啥时候呢?

9.jpg

后来,到2004年上高中的时候,村里面放电影的少了,即便有国家文化部门“送电影下乡”活动,但是因为家里面都有电视了,也基本上都接入有线信号,可以在中央六套电影频道看电影了,所以看的人也少了。

10.jpg

从上高中,到大学毕业后两三年,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再看过露天电影,也没有进电影院看过电影。那时还觉得,进电影院看电影好傻,在电脑上都能看,为啥要花钱进电影院。

直到2015年,被当时的女朋友、现在的爱人领着第一次走进现代化电影院看电影,也成了那个花钱看电影的好傻的人。

11.jpg

走进电影院看电影,和在电脑上看电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。

在电影院看的时间长了,总是在想,等到有了自己的房子,在设计装修的时候,客厅一定不买电视,不做背景墙,就留下一块刷白的墙,买一台投影仪,连上电脑看电影,那感觉真的是棒极了!

15.webp.jpg

公告通知:装叫兽吐槽是中原家居网原创栏目,分享转载请注明稿件来自中原家居网。如果未经授权将本栏目内容、LOGO等用于商业目的,轻者被追究法律责任,重者不孕不育。